白洋澱
白洋澱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,位於(yu) 河北省中部,是河北第一大內(nei) 陸湖,總麵積366平方公裏,南距石家莊189公裏,北距北京162公裏,東(dong) 距天津155公裏,是京津冀腹地。白洋澱是著名的濕地自然保護區,也是聞名全國的革命文化勝地,2005年被列為(wei) 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之一。
白洋澱文化底蘊深厚曆史悠久。白洋澱自古即是帝王巡幸駐蹕之所,英雄輩出之地。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聚居繁衍,春秋戰國時期,燕國在此修築了長城,北宋名將楊六郎曾在此屯兵駐守,大敗韓昌;康熙、乾隆兩(liang) 位皇帝先後40餘(yu) 次遊覽白洋澱,並修建四所行宮,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文。
白洋澱革命文化燦爛。白洋澱是革命老區,抗日戰爭(zheng) 時期,由於(yu) 白洋澱蘆葦叢(cong) 蔽,各澱之間有壕溝相連,成為(wei) 澱區人民打擊日本侵略軍(jun) 的有利條件,是抗日根據地之一。由中國共產(chan) 黨(dang) 組織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“雁翎隊”,利用澱區蘆蕩遍布,溝河交錯的有利地形,開展機動靈活的遊擊戰,襲擊日軍(jun) 汽艇,以弱勝強,粉碎了敵人利用津保航線運送軍(jun) 火物資,掃蕩晉察冀邊區抗日根據地的企圖。
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,白洋澱回到人民手中。著名作家孫犁先生的《白洋澱紀事》奠定了我國文壇“荷花澱”文學流派的基調,孔厥、袁靜的《新兒(er) 女英雄傳(chuan) 》、徐光耀的《小兵張嘎》等優(you) 秀文學鄉(xiang) 土氣息濃厚,時代特色鮮明成為(wei) 我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一道絢麗(li) 的景觀。隨著“雁翎隊”英雄事跡的傳(chuan) 頌和以白洋澱軍(jun) 民抗日為(wei) 題材的小說《新兒(er) 女英雄傳(chuan) 》、《荷花澱》、電影《小兵張嘎》的發行和放映,白洋澱開始聞名中外。
白洋澱以文化為(wei) “魂”、以“特”取勝進行景區建設,共開發了展現白洋澱生態文化的荷花大觀園,革命文化的白洋澱文化苑,曆史文化的白洋澱之窗,民俗文化的王家寨、趙莊子、東(dong) 田莊民俗村以及鴛鴦島、漁人樂(le) 園、元妃荷園9個(ge) 精品景點。